[财讯网]聪明的中国人可以在金沙江建25座水电站,甚至50座更大规模的水电站,但是没有智慧去重建一个被水电站毁坏的自然环境。遵循自然,顺势而为,才能更好地保卫祖国的锦绣河山。
中国自古就不缺乏宏伟的建筑工程。古有长城,今有三峡水电站。在每一项伟大工程的建筑背后不是充满了劳动人民的血汗,就是倍受争议。长城如此,三峡亦无例外。如今,在金沙江又蹦出个比三峡水电站还要宏伟的工程,其争议也超过了三峡当年所面对的非议。
据媒体报道,金沙江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,总装机规模相当于4座三峡。根据横断山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资料,金沙江的开发方案中,除唯一已建成的金安桥电站控股单位为民营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外,其余24级悉数被三峡、华润、大唐、华电、华能5家国有水电巨头把持。
暂且不说5家国有水电巨头把持金沙江24座水电站是否在情理之中,从地质及环保角度来看,金沙江绝不适合去建造如此规模巨大的水电项目。
资深环保人士、“绿家园”召集人汪永晨说,“众所周知,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,但近年来频发罕见的旱情,各省特别是云南一直在强调,这是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导致的‘工程性缺水’,现在金沙江要建这么多电站,为什么就不考虑供水、灌溉?”
水资源保护专家、原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不无担忧地表示,这样一来,就会增加防洪的风险。即使没有防洪问题,金沙江流域集群式的水电建设狂潮,将对长江中下游的湖南、江西等地区造成无法预测的叠加影响,洞庭湖、鄱阳湖近年来持续的旱情可能更加严重。
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陈凯麒等人认为,“跑马圈水”式的无序开发,对局地环境造成严重干扰,天然江河被渠道化,生态日益破碎,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,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不当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次生环境灾害。
然而,让人伤心的是,上述专家的意见在金沙江25座水电站的宏伟规划面前显得微不足道。地方政府在政绩虚荣心的趋势下无所顾忌地昂首阔步,水电巨头们为了经济效益明争暗斗,不断提升装机规模,给本就不合理的规划再添致命的“稻草”。
但是,没有人意识到这“稻草”的杀伤力绝不是几倍于其自身的分量,乃是几十倍甚至上千倍。改革开放这些年来,我们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长期被漠视、被冷藏。
农田被重金属污染。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研究显示,绵竹、什邡等地居民大米、小麦镉摄入量超标2倍至10倍。中科院地球化学所2010年研究显示,成人通过稻米平均每天摄入汞49微克之多。(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)
居民饮水安全受到的威胁趋多。中国环境状况公布显示,突发环境事件中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最为频繁(达50%)。2012年年初就发生了一起较为严重的水污染事故。1月底,广西龙江河发生镉污染超标事件。泄漏量之大国内罕见,龙江下游300公里河段受到波及。此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江苏和武汉两地也先后出现了饮用水被污染事故。
海洋生态破坏严重。2011年6月,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的漏油事故是海洋环境遭遇破坏最典型的代表。此外,地质沙漠化,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在近年来的中国更是成为一种常态。虽有节能减排这样的宏观政策不断出台,亦有京津沪人均碳排放进入全球最高行列这样的国际警示不断吹风,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。
要净化中国的环境,首先各类企业要加强环保意识,自律自爱。其次,相关部门应尽职尽责,有所为有所不为;特别是在一些新开工项目的审批上。例如金沙江规划的25座水电站,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,更应该考虑环境成本,不能视专家的话如浮云。聪明的中国人可以建造一个三峡,25座水电站,甚至50座更大规模的水电站,但是没有智慧去重建一个被水电站毁坏的自然环境。遵循自然,顺势而为,才能更好地保卫祖国锦绣河山。